厚植文化底蕴,擦亮乡村旅游底色。近年来,省文旅厅以服务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倡议等大政方针和全省绿色发展崛起大局为切入点,着力推动乡村旅游产品创新、基础提升、品牌创建等“十大工程”,努力把“待字闺中”的旅游资源转化为脱贫致富的“金钥匙”。2022年,全省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8938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65亿元,分别占到全省旅游总接待人数和收入的66%和42%。全省共发展景区带动型、城镇辐射型、产业依托型、通道景观型、乡村休闲型、创意主导型6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专业村127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310个,发展农家乐2.15万户。“十四五”期间,力争新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30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300个,乡村旅游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稳步增长。到2025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45亿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60亿元。
推动业态创新,激发乡村旅游活力。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省文旅厅以传统农业生产功能为基底,挖掘多重价值功能,加快产业跨界、开放、融合,聚焦环境认知、食品安全、减压放松、田园美学、文化传承等价值,开发研学、美食、观光、运动、休闲、摄影、写生等多种产品。以乡村旅游示范县、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为抓手,以“乡游、乡见、乡识、乡宿、乡味”为内容体系,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与田园农业、乡村产业、民俗活动等多元融合,拓展乡村旅游服务产品,打响做亮“陇上乡遇”乡村旅游品牌。今年,计划创建6个乡村旅游示范县、80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60个乡村旅游合作社,建设一批乡村特色旅游村镇、农家乐、精品民宿,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彰显乡土魅力,打造乡村民宿品牌。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省文旅厅把发展乡村民宿融入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和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持续优化旅游民宿产品供给,吸引省内外资本、乡创团队进入民宿发展领域,全方位提升乡村民宿品牌意识、产品品质、服务水平和运营能力,深度推进民宿与非遗、手工业、农林牧副渔等产业的联动发展,培育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业态以及普惠性的民宿集群,增加如意甘“宿”民宿区域品牌含金量,打造高等级乡村旅游民宿和各具主题与特色的民宿区域性品牌,打造本土精品民宿,推动民宿品牌化发展。2022年,东乡县唐蕃云舍民宿、武都区栖迟民宿创建为国家甲级旅游民宿,文县深山归园田居馆民宿、嘉峪关漠落民宿客栈创建为国家乙级旅游民宿。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精品旅游民宿1137家,创建国家等级旅游民宿19家。其中国家甲级4家、乙级2家,甲乙级民宿数量居全国前列。“十四五”期间,力争培育1000家精品民宿、100家等级民宿、10个民宿集群。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旅游风貌。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推动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省文旅厅以沿景区、沿产业带、沿山水线、沿人文古迹等为轴线,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旅游风景线,推进沿线乡村旅游重点村、样板村等风貌提升、立面改造、风貌整洁、环境美化、小品塑造,打造各具特色的省级、市(州)区域乡村旅游风景廊道。加大乡村旅游风景道、休闲驿站、停车场、旅游厕所、自驾游服务设施等公共旅游服务建设力度,增加文化元素符号,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推进乡村旅游“串珠成线、连线成片”,成为“陇上乡遇”美丽乡村经济带。
培育乡村人才,强化乡村旅游动力。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省文旅厅坚持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举办不同层级的文化旅游骨干培训班,对县(区)、乡(镇)分管领导、重点村干部、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和民间工艺品传承人、乡村旅游经营人员分批进行轮训,每年培训1万人以上,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储备了一支理念新、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旅游人才队伍。着眼“富了口袋富脑袋”,实施乡村旅游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和实施“人才下乡”工程,有效引导省内外产业、项目、人才向农村聚集、在乡村做强,切实把乡村旅游业打造成为全省“千亿级康养产业倍增计划”的龙头和引擎。突出引客进村、引智进村,激活乡土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治理,切实以讲好中国故事、做强乡村旅游的实际成效为乡村添彩、为百姓谋福。
联系人:李罗飞
服务电话/微信:13938255602
服务QQ:403860604